来源:小编 更新:2025-01-11 03:45:24
用手机看
寒假来了,是不是觉得家里的小宝贝们终于可以放松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了呢?不过,家长们可得小心了,那些看似友好的游戏客服,可能就是隐藏在欢乐背后的“大灰狼”哦!
还记得那个风靡一时的游戏《王者荣耀》吗?小明的表弟小刚就是它的忠实粉丝。有一天,小刚在游戏中看到一个弹窗,写着“免费赠送皮肤,只需添加客服微信即可!”小刚心动了,立刻添加了客服。
客服先是夸奖小刚游戏玩得不错,然后说:“恭喜您获得免费皮肤,但需要您提供一下家长的身份证信息,以便我们验证身份。”小刚没多想,就把信息告诉了客服。
结果,客服说:“小刚,您的信息有点问题,我们这边财务被冻结了,需要您配合解冻,否则会影响您的游戏体验。”小刚一听,慌了神,赶紧按照客服的要求操作,结果损失了500元。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我国规定,未成年人每天游戏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不少小学生为了绕过这个限制,竟然使用家长的身份证信息登录游戏。
小丽今年10岁,她发现使用妈妈的身份证登录游戏后,可以解锁更多游戏内容。于是,她偷偷用妈妈的身份证注册了账号,每天沉迷于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面对游戏客服诱导和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的问题,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
1. 加强沟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 监管账号: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告诉孩子,避免他们使用你的信息登录游戏。
3. 设置权限:在手机或电脑上设置家长控制功能,限制孩子游戏时间和消费。
4. 教育引导: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游戏,让他们明白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沉迷其中。
5. 寻求帮助:如果发现孩子被游戏客服诱导,及时报警,寻求警方帮助。
公安部网安局提醒广大网民,尤其是家长和孩子们,要提高警惕,防范游戏客服诱导诈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
1. 免费赠送皮肤: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为诱饵,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
2. 解除冻结:以未成年人操作导致公司财务被冻结为由,恐吓用户配合解冻。
3. 扫码进群:以扫码进群有惊喜为由,诱导用户加入诈骗群。
4. 恐吓威胁:以处罚、拘留、警察抓人为威胁,迫使用户转账。
寒假将至,希望家长们能够提高警惕,保护好孩子们的游戏安全。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